作者:大德管業 來源: 日期:2015/3/10 17:57:24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結果卻出乎高博的意料:成都成了國外三文魚進口的第一入境地,最高時一個月達到600噸,占全國進口三文魚的比例達30%以上。預計今年從成都入境的進口三文魚,將達到全國的50%~60%。
高博是四川博立通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該公司目前承擔著全國6家三文魚進口商的貨運代理。
他說,以前進口三文魚主要是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入境,現在利用成都航空樞紐,進口時間和成本大為縮短。
不止于此,最近成都又獲批成為汽車整車進口口岸。此前歐洲汽車依靠海運從天津等口岸轉運則需要兩個月以上,現在通過蓉歐快鐵運輸入川時間在半個月之內,綜合物流成本和資金成本都將大大降低,消費者有望以更低的價格買到進口車。
通過一系列對外通道和開放口岸的建設,成都利用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點的區位優勢,以及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戰略,經濟總量邁上萬億級,進一步確立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日益顯現出中國向西向南開放的戰略支點效應。
歐洲“魚”“肉”“車”的入境新路徑
高博進口三文魚始于2013年。
此前,成都市場的三文魚主要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中轉過來。2012年底,名列全國三文魚進口前三強的北京東隆聯合貿易有限公司,選擇落足成都。
由于成都是全國距離歐洲最近的航空樞紐城市,北京東隆決定試一試直接從成都入境。2013年初開始,來自法羅群島、挪威、澳大利亞等地的三文魚,搭乘荷航、亞航、英航等航空公司直飛成都的航班入境,結果讓北京東隆非常滿意。高博說,海鮮運輸是與時間賽跑的過程,大量三文魚紛紛掉頭“游”進成都,是因為能夠“來得快也走得快”。目前,眾多海鮮產品進口商已準備把成都作為第一入境地。
2014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進口冰鮮水產品檢驗檢疫口岸名單》中,雙流國際機場口岸成為全國37個正式進口冰鮮水產品檢驗檢疫的口岸之一,這意味著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口岸今后可以入境各種冰鮮水產品。
高博預計,隨著成都的優勢日益顯現,今后成都或將成為全國進口海鮮的一大中轉集散地。正因為如此,高博及他的公司團隊還專門投資100多萬元,在機場國際貨站附近空港物流園區修建了400多平方米的冰鮮產品冷鏈倉庫。
與三文魚入境成都一樣,自2014年4月成都鐵路口岸獲批國家臨時開放口岸后,相繼獲批肉類、汽車指定口岸,并正在爭取水果進口指定口岸,未來成都有望成為歐洲的肉類、汽車整車以及水果等產品集散地。
主要從事進口肉類產品的成都銀犁冷藏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彬說,以前進口肉類也主要通過廣州、深圳、上海等口岸進口,再通過鐵路、公路、水路抵達成都。成都肉類口岸獲批之后,歐洲的肉類產品將能直接運達成都,不但節約了成本,縮短了時間,還能彌補我國現有肉類主要依靠美國的產業短板,有利于開辟歐洲方面的進口渠道。
據四川省肉類行業協會統計,西南地區連續三年進口肉類占肉類消費品總量的40%。隨著西南地區經濟不斷發展和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者對進口肉類的需求將持續攀升。按每年進口肉類200萬噸,歐洲占30%計算,每年將有60萬噸歐洲肉類產品直接進入成都。
進境肉類指定口岸投入使用后,成都人消費進口肉,將徹底結束從沿海沿邊口岸進境再轉運至成都的現狀。比如,成都人最喜歡吃的火鍋中的毛肚、黃喉菜品,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從國外進口,如果走蓉歐快鐵返程班列,據初步估算,毛肚、黃喉等牛副產品和豬副產品、雞副產品每噸成本將降低350元至400元。
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成都鐵路口岸獲批為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后,歐洲生產的汽車可以順暢地借助“蓉歐快鐵”直接進入四川,大大節約物流成本,有助于催化形成汽車進口、銷售、保管代理、物流運輸、維修售后及零配件的進口、生產、銷售等環節完善的高附加值產業鏈,為四川汽車產業雙向國際合作開辟通道。
汽車整車進口以其高附加值和龐大的市場需求,是最適合蓉歐快鐵運輸的產品。此前汽車進口只能在天津、大連等6個沿海口岸,成都獲批整車進口之后,巨大的腹地市場需求以及快捷便宜的運輸,將改變既往的進出口格局以及生產力布局。
隨著通道和口岸建設,成都日益成為國外產品的入境門戶。在此之前,全球三分之二的蘋果iPad平板電腦和50%的筆記本電腦芯片在成都制造并銷往世界。2014年,成都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558.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進口總額220.3億美元,增長17.8%;出口總額338.2億美元,增長6.1%。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居全國第三、西部第一。
成都戰略支點地位
按照規劃,到2017年成都和羅茲兩端將建成亞歐國際物流轉運中心,成都將成為歐洲商品的集散地。成都市物流辦綜合處有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正是由于蓉歐快鐵的開通,成都鐵路口岸才能相繼獲批開放口岸,以及肉類和整車口岸,才會帶來如今的變化。
而在空運方面,2014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3771萬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310萬人次,同比增長31.9%,貨郵吞吐量54.8萬噸;目前,成都已開通國際及地區航線80條,其中國際直飛定期客貨運航線36條,航線網絡已經覆蓋北美、歐洲、中東、大洋洲以及亞洲的重要樞紐城市。
無論是航空還是鐵路,成都已經構建起對外通道主動脈。這得益于成都搶先一步的戰略。成都市物流辦口岸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成都作為內陸地區,緊緊圍繞充分國際化的目標制定“搶先戰略”,就是要打造成都與世界的人財物的交換通道。“圍繞區域樞紐的城市競爭的結果就是馬太效應,誰搶先誰就能先聚集人才、資源和信息,從而形成區域中心城市。”在這一戰略下,成都搶先布局,大力開辟國際航線,打造通江達海的對外通道。
通過樞紐和通道建設,成都開放環境這幾年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以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國家戰略下,成都正在變西部腹地的劣勢為優勢,其搶先的布局更添份量,成都也正成為中國向西向南開放的戰略支點。
2014年,美聯航開通了成都至舊金山定期直飛客運航線,成都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后中國內地第四個開通直航美國的城市。上述口岸處人士表示,“北美航線大大超過了預估,春節后討論再增加第二個航點,現有航班也將加密。一般航線需要1~2年才能盈利,政府會采取財政補貼,但是現在北美航線要給我們錢了。”
正是在區位和市場的優勢作用下,成都作為中國向西向南開放戰略支點地位日益顯現。去年7月16日,成都又開通中亞貨運列車,列車從成都出發,分別開往中亞五國。不僅如此,密切關注泛亞鐵路建設,力爭早日開通成都至東盟國家的鐵路貨運直達班列。
今年成都還將開通到俄羅斯的直飛航線,加密到歐洲的其他航線;蓉歐快鐵還準備在西歐選擇一個城市新增一個點,而且更多來自華東、華南的貨物通過成都出境。
正是這種與世界連接的通道建設,成都一躍成為中國向西、向南開放的前沿城市。成都市投促委副主任陳賦頗有感觸:“以前與企業打交道,對方往往會和沿海比,會比較如何便利,但是現在少了很多,而且以前主要是政策優惠訴求,現在是市場和產業布局。”
德國最大的工業企業之一博世集團在成都的投資,就是成都融入世界產業體系的代表。陳賦表示,博世集團旗下的不同事業部落戶成都,帶來的產業使得成都從無到有,不斷介入到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去,同時不斷壯大。
博世最早投資9600萬歐元在成都經開區建設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同年,其包裝機械事業部又落戶成都蒲江縣;2012年又投資建設電動工具生產基地和全球第三個包裝技術的研發中心。陳賦表示,印務包裝和電動工具帶來整個行業體系,而且都是很高端的。
蓉歐快鐵的穩定運行也孕育出更多的投資機會,一些在沿海的企業總部可以放到成都,而一些在歐洲的工廠可以轉移到成都來,現在這些可能性正在變為現實。已經有好幾家歐洲的企業在成都洽談,而且兩端貿易的興起將對產業結構的調整發揮作用。
去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將加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互動。發揮成都戰略支點作用,把四川培育成為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紐帶。